第二天一大早,早早起来的人不止有苏家村的苏半夏一家子,还有县城里等着的某人。
洗漱一番,对着水盆弄好头发,苏半夏觉得这次去了县城应该稍微多带那么一点点银子去,她想买三个镜子回来。
她和姐用一个,两个弟弟用一个,爹娘用一个,分的清楚明白。
早饭吃的白粥,配了两碗小菜。
吃饱喝足,将昨天晚上绑好的扫把挑起来,晃晃悠悠的扛着往县城的方向而去。
还没出门,刘桂花便叮嘱两个孩子,“东西多,你们看能不能坐牛车去,别太累着,水壶带好,别渴着。”
去县城的三个人,苏半夏、苏实秋和苏忍冬一同点点头,“娘,你放心,我们都知道的。”
苏半夏和苏忍冬都扛了十个,苏实秋多四个,扛了十四个。
东西虽多,但苏半夏三人却知道,扫把这个东西卖不了多少钱的。
出了门,刘桂花的嘱咐他们坐车的话语早就被忘得一干二净。
带这么多的东西,坐什么牛车呀,扫把看着很占地方,其实并不是很重的,他们挑到县城去,又费不了几个力气。
挑着扫把,快步赶路,必须在日头升起来之前抵达县城,不然路上会很难熬的。
走习惯之后并不会觉得挑着担子前往县城有什么辛苦的。
抵达县城,辰时不到。
三人分成两路,一个人去县城守着,另外两人挑着扫把沿街叫卖。
不用说,苏忍冬是被要求留在集市上的那一个,有哥哥姐姐在,那里用的着弟弟冲上去。
留在集市上,苏半夏给他布置的任务便是,芦苇扫把,坚定需要三文钱一个。
不管谁讲价都不能降下来,县城的地面平摊,芦苇扫把非常实用,三文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就三个素包子。
可包子一顿就吃没了,扫把当心点用,用一年肯定是没问题的。
跟苏半夏保证,他一定不会将芦苇扫把贱卖的。
苏实秋和苏半夏分别摸摸苏忍冬的小脑袋,叮嘱他一个人在集市上小心一点,就算没人过来买扫把,也不要主动跟陌生人搭话。
姐弟两人挑了十四个扫把开启走街串巷之旅,来到城里大家居住的地方,开始推销他们家的芦苇扫把。
不是他们吹嘘,她娘的手劲扎实,做出来的芦苇扫把只要不是故意破坏,绝对结实好用。
在贩卖东西的时候,苏半夏的小嘴巴是甜甜的,逢人就喊,只要有人愿意听,一定将对方给夸得笑意盈盈。
客人开心就更愿意听她将他们家芦苇扫把的实用之处,只要拿着芦苇扫把尝试过的人,纷纷觉得手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