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的营口秋高气爽,码头上一片繁忙,唐廷枢和徐润略微有些疲累,不过此时到没太多心思休息。说来他们也怪,来营口之前与大商银炉的李御珍打了声招呼,结果却没有告知具体日期。
“润立,觉得这营口如何?”唐廷枢下船之后在码头张望,转而向身旁的徐润问道。
徐润多少有些吃惊,营口与他想象中的大不相同。
“没想到竟然繁华若此!洋人汇聚,百业博兴,没想到,真没想到。”
“是呀!我也是这般感觉。”唐廷枢也是一阵感叹。轮船招商局总部在上海,十里洋行,热闹非凡,不过今天看了营口码头的景象,倒也不输上海多少。
从码头出来不多远,道路开阔,路边停着一排欧式四轮马车,车夫都是中国人,不过却穿着一套黑色燕尾西服,看举止动作似乎接受过培训。马车上有牌号——田记五号。
这车夫三十多岁,一见二人连忙上前打招呼。
“二位可要进城?不如坐我这马车吧。”
唐廷枢和徐润对看了一眼,道:“钱怎么算?”
“城内无论去哪里都是一人一个银币。”
两人心说够贵的,不过他们也不差钱,便上了马车。因为不是封闭式马车,车顶只是有一个可伸缩的遮阳棚。两人与车夫没有阻隔,三人就聊了起来。
“劳驾问一句,这路边的木柱都是什么啊?”徐润好奇的四处观望。
车夫一笑,道:“那是支撑电话线的杆子。”
“电话线?”两人都没听说过,不解道:“电话是什么?”
“哦,这东西在咱们这也是个新鲜物件,据说洋人那边还没有呢,咱大商的发明。如果要说这东西的的用处其实也简单,就是我在一个地方,你在另一个地方,只要有电话,我们就可以说话唠嗑。”
“那岂不是比电报还方便?”唐廷枢惊道。
“电报?”车夫一笑,道:“咱这边还没电报呢。不过大商的人说了,只要再过一段时间,咱们这边的也有电报了,不过是无线电报。”车夫说得非常骄傲,完全一副与有荣焉的架势。
“无线电报?”唐廷枢和徐润眼中都是震惊。“请问在什么地方可以打电话?”
“大点的是电话电报局,都是大商开的,里面的电话多,还可以帮着邮东西。还有一些小户人家是专做电话生意的,他们的电话就少了,一般只有一两部,大商给他们起的名字叫公共电话。无论是电话局,还是公共电话,都是以时间计费。价钱吧,说不上便宜,也说不上贵。不过有家人离家在外,能听个声音,说几句话,心里也热乎安生不是?”
“现在电话哪都能打通么?”
“当然不能了,最北只能到鞍山,向西到盘山,东边是大石桥。不过据说明年据说就可以通到辽阳,然后再往北到盛京和抚顺。”
“鞍山?”其他几个地名两人都听说过,唯独鞍山有些陌生。
“鞍山就是大商钢铁厂,大商已经在那边盖上新城了,因为那边有风景不错的千朵莲花山,再加上汤岗子温泉,所以许多达官显贵名流巨贾都在那边买了房子置了地。”
徐润对房地产很感兴趣,笑了起来道:“既然如此,你跟过去也置办一所,将来地价上涨,也是笔收入。”
车夫听完一笑道:“我是不用买的,在营口过着也不错。我兄弟倒是在鞍山的钢铁厂上班,要买房子的话,大商银炉提供低息贷款,只是每户限购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