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徐大人来了。”王振小心翼翼的说道。
朱祁镇说道:“请他来吧。”
王振答应一声,一个身穿红色官服的老臣,沿着长长的二十四桥走了过来,大雪降在湖中,也降在桥上,唯有桥中间一道是被清理过的,而桥梁两侧都已经堆砌起巴掌厚的积雪,即便是清扫过的地方,也落下一层层薄雪。
来的人,就是杨溥推荐的兵部尚书徐晞。
在今年年初,兵部尚书柴车的身子骨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病死任上。朱祁镇厚葬之余,朝廷上为了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开始彼此争夺。
但是朱祁镇却沉默不语,不管下面报上来是谁,朱祁镇统统不答应。
以至于兵部尚书空悬了半年。邝埜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暂代兵部尚书。所有人都以为这个位置就是邝埜的时候,只有杨溥知道,这个位置朱祁镇为徐晞留着。
朱祁镇之前对徐晞与邝埜两人并没有特别的倾向,为什么而今如此肯定徐晞,而否定邝埜,乃是徐晞做了一件让朱祁镇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朱祁镇随口说让徐晞巡视九边防务。只是朱祁镇没有想到,徐晞完成这一件事情,用了整整一年时间。
从鸭绿江畔。一路走到了嘉峪关为止,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对各地进行一个非常详细的考察。
要知道后世统计明长城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也就是一万两千多里。徐晞白日骑马而行,晚上对灯写奏疏。一封封的发给朝廷。
朱祁镇刚刚开始还不在意,但是后来,却不得不承认,人要是认真起来,是非常可怕的。
徐晞这两年写的奏疏合起来有十几万字,编在一起,就是一本完整的《大明边镇考》。
朱祁镇甚至让锦衣卫考证了徐晞奏疏之中的一些细节,不得不承认,徐晞没有虚言。这让朱祁镇对徐晞更加看重。
所以,宁可等徐晞从甘肃回来当兵部尚书。
而朱祁镇对徐晞这个兵部尚书也有不一样的期待。
徐晞走进暖亭之后,看了一眼朱祁镇,立即行礼说道:“臣兵部侍郎徐晞见过陛下。”
而今的朱祁镇已经是长子朱见濬的父亲了。嘴上也长出了胡须,但是朱祁镇和历代皇帝一样没有刮胡子的习惯。所以,徐晞当今来京师的时候,朱祁镇见过一面,当时见面的时候,还没有这一道胡须。
而今徐晞看上去,第一眼就能看见,朱祁镇唇上不短的胡须。再加上朱祁镇的气质本来就偏成熟。
而今很少有大臣再以幼君来评价朱祁镇了。
而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濬这个名字,却是朱祁镇细细思量过的。
再加上朱元璋定下辈分,朱祁镇的考虑余地很少,他这个儿子一定要叫朱见×,而且第三个字,要有三点水。
朱祁镇想来想去,就想到了濬字。因为朱祁镇觉得他到现在拿得出手最大的功绩,就是河北治水工程。
浚字,有两音,做疏浚的浚时候,不就是指他在河北做的事情,而且长子很多时候是要做太子的,要人避讳。所以专门选了一个浚的别体字,也就是濬了。
不过后来朱祁镇还有一个儿子也叫了朱见浚,这就不好区分了,不过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