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派出的代表,与他们背后的权贵、富豪派出的代表,权力完全相同!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削弱了天子的权威,增加了朝臣的权利。∮
宋太宗赵匡义志大才疏,弄了些小伎俩,试图强化皇权弱化君权,但是,他的政治手段,也只是比他的军事才能略强一点。他在成功地削弱了武臣之权的同时,却强化了文臣之权。
所以有天子与士大夫治天下之语,也所以有包拯往宋仁宗脸上喷口水、富弼甚至威胁皇帝“伊尹之事臣能为之”。
虽然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并没有李唐之时那么尖锐,但皇权与文臣权力之间的矛盾,却是丝毫不逊色于李唐。
此次大会,并没有赵佶的代表来此,虽然给他留了一个董事位,可实际上,只给予和别的董事相同的权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限制了君权。
在场众人,有不少就是依附于君权之上的,比如说那些太监们派来的代表。
但是,在商会这一点上,众人的利益又是一致,不希望君权太强,失去平衡之道。
故此虽然人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却没有一个人开口。
话到此时,事已尽矣,众人开始盘算着这八十万贯钱的用途来。
八十万贯,按照最初众人同意的事项,其中百分之十五,也就是十二万贯,是给周铨个人的,专门用来购置他的全套棉纺技术。看起来十余万贯不少,但真正平摊到各家身上,不过万贯罢了,众人都觉是不算什么。
剩余的六十余万贯,用于启动棉花大规模种植这个项目,也是足够了。
海州准备种上十万亩棉花,算起来就是每亩可以补贴六贯,种粮食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这样收获的。
实际上周铨估计,每亩有一贯补贴,就足够用了。
想到这一点的,不只是周铨,众人都想到,但周铨对此也有所解释:一年一贯补贴,可众人购得的是十年专销权,也就是说,这些补贴的钱是要分摊到十年之中。
以此算来,每年每亩就是六百文,这就显得比较平均。
众人都明白,不可能每年每亩六百文,只要两年功夫,那些种棉的百姓获得实利,棉花收益胜过种粮收益,毫无疑问,整个海州,乃至临近州府,都会蜂拥而上,广种棉花。
到那时,补贴就完全可以取消,甚至还可以将棉花的收购价格给压下来。
可惜的是,为了避免震动过大、阻力过多,一开始周铨只在海州推广棉花种植,否则利用众人背后靠山的权势,在整整一路推广棉花种植也不算什么难事。
有人甚至向周铨提出过这建议,但被周铨否决了,原因很简单,说是怕防止意外,至于损失过大,伤害百姓,招来反对之声。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原因,实际上的原因,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若是规模太大,就非现在的他所能控制,那么只会给别人做嫁衣。
这些来人自然不会随身携带数万甚至十万贯钱,在众人签订契约之后,接下来就是各自回去,将钱押解至徐州。
同时,他们背后的势力,也将派出一个人来,充任董事,常驻于利国监。
送走这些人之后,周铨长长舒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