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典吧>玄幻小说>西汉功臣 > 26 叔孙通制礼仪的主要原因是刘邦需要
    刘邦虽然羡慕嬴政,一开始没有打算完完全全模仿嬴政,可以说还是有意识地拉开了距离。常理而言,他不会、也不应该效法已经被天下人同仇敌忾、弃之如履的皇帝。后来的变化,有些或是他自己也未曾料到。(本小节引文出自《史记》、《汉书》叔孙通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刘邦称帝的时候,大家不能接受秦皇朝的繁琐礼仪,刘邦自己可能也觉得麻烦。所以,西汉最初的朝廷礼仪一如草莽。大臣们在朝堂上往往过于随便,甚至“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这里的“妄呼”,就是直呼刘邦姓名、甚或是小名。其中许多人都是从小就喊着刘三和刘邦一起长大的,喝醉了也不免搂着肩膀再喊两声。刘三毕竟已经不是刘三,老弟兄们太无上下之分了,刘邦不免“患之”、“亦厌之”。于是有叔孙通制礼仪。古来大都这样解读。

    这种解读或距离太近了。稍稍拉开一点才能看得更完整、更清楚。

    大臣过于随便的现象不应该是这时才有而应该是一开始就有。刘邦为何这个时候才不能忍受?

    大臣过于随便的现象不应该是越来越重而应该是越来越轻。刘邦为何越来越轻的时候反而不能忍受?

    叔孙通这时只是博士,非大朝会,非皇帝召见或皇帝允许,这一级的官员一般见不到皇帝;他能见到皇帝意味着皇帝愿意见他。

    逻辑而言,叔孙通制礼仪发生在田横之死、讨伐臧荼、诈擒韩信、韩王信叛乱之后。这一系列性质相近实践的反复刺激下,越来越严重的言而无信、忘恩负义舆论的包围中,刘邦思想上会不会产生增加皇帝威严的需要?潜意识中,他应该需要大家更加尊重他。所谓制礼仪,类似后世的站军姿。汉初朝臣,大都是百战归来、军功赫赫的大功臣。除了刘邦本人,谁还有力量让这帮人站军姿?!

    这应该是叔孙通制礼仪的主要原因,其次才是叔孙通个人的原因。

    为什么是叔孙通(?-前194年)主办?

    他原本是秦皇朝的博士,曾经在秦皇朝的朝堂上亲身体会过朝仪制度的赫赫天威,别人都没有见过。这般逻辑粗看顺理成章。略一琢磨就不对了。

    汉初功臣中,亲身体会过朝仪天威的并非只有他。最少还有一个,张苍,秦时为掌管文书档案的柱下御史。那是在大殿之上、皇帝上朝时的工作人员之一,应该比叔孙通见得多。且这个时候的位置比叔孙通要高很多,说话更方便。

    还有萧何,全面接管了秦皇朝的档案材料。当时朝廷礼仪是重要制度,应该包括在其中;倘若想办,翻出文书档案照着来就是。此外,秦皇宫的大量工作人员应该还在,长安去咸阳不远,萧何应该有所接触乃至留用。他如果想要办这个事情,更名正言顺,也更方便。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张苍、萧何没有这个积极性。这一点,后世大都忽略了。

    叔孙通为何有这个积极性?他需要这个进身之阶。他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自逃出秦廷、加入汉军之后,武不能上阵杀敌,文不能运筹帷幄,甚至也不能筹集粮草,在战争环境下百无一用,颇为尴尬。他原为秦廷博士,刘邦照惯例用为博士。他最迟是秦二世二年就投身义军了。战争年代、十年时间,还是博士,岂止是慢?!跟随他的弟子们早已不能忍受,牢骚满腹。他自己迫不得已,甚至找了几个敢拼命的小毛贼引荐给刘邦以为贡献。他太需要一个机会了,勉强能派得上用场的又只有这个长处,刘邦称帝之时就曾提出这个建议。那个时候刘邦还不需要,现在终于需要了。

    于是,对之后历代皇朝、对之后两千年中国影响重大的一幕出现了:

    (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叔孙通将其弟子、若干鲁国儒生、皇帝侍从集合起来扮作群臣演习朝仪,费时月余。刘邦看了说“吾能为此”,下令群臣学习。

    在这件事情中,刘邦的位置是南面为君、自然容易接受;如果北面为臣,他极有可能是带头反对的。

    汉七年(前200)十月,在维修一新的长乐宫中,按照新的朝仪举行了第一次大朝会:

    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戍卒卫官,设兵,张旗志。传曰“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句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戟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敬。至礼毕,尽伏,置法酒。诸侍坐殿下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这一套从秦皇朝继承下来的朝廷礼仪到底是些什么?刘邦为何就能“知为皇帝之贵也”?看看朝臣的规定动作就会明白:

    ——引以次入殿门。大臣进入宫中如同士卒一般列队,根据官职高低依次行进。这就此成为中国官员共同行动时自觉遵守的基本规则。有点像幼儿园小朋友排队,次序都是老师确定的,谁若是乱了次序,老师就会批评、甚至直接提溜过去。

    ——趋。行进方式是一溜小跑。

    ——尽伏、皆伏抑首。待着不动的时候必须趴在地下、低着头。

    ——以尊卑次起。言行必须根据官职高低依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