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书屋旁边的竹屋里,玉柱手捧茶盏,端坐于小几子旁。
康熙的咆孝声,从隔壁持续灌入他的耳内。
嗯,张伯行又犯错了!
在南书房里,玉柱的三个手下官员,各有特点。
张廷玉属于温润似水的性子,几乎不可能惹怒康熙。
方包,因言惹祸,差点被灭了三族。即使,以前的性子再粗疏,他现在也变得谨言慎行,轻易不多说半句话了。
唯独张伯行,格外的与众不同。此公,性子执拗,喜欢较真。
唉,天天和皇帝较真,那就是在走钢丝,随时随地可能让整个家族跟着陪葬。
不过,玉柱丝毫也没有插手的兴趣。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帮人,需要充分的理由。
玉柱和张伯行,非亲非故,凭什么要帮他?
再说了,张伯行仗着清廉之名,不大瞧得起玉柱这个年轻的上司。
玉柱饮了几口温茶,再次拿起年羹尧发来的折子,仔细的第三遍。
准噶尔人蠢蠢欲动,西边越来越不太平了。
必须承认,进士出身的年羹尧,字写得非常漂亮,看着就赏心悦目。
玉柱的功利心比较强,科举必须的馆阁体,他下过苦功夫,真的棒极了。
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客观的说,日常需要的行书和草书,玉柱的水平,就完全不够看了。顶多,也就是个落第举人的水平而已。
总有人说,字如其人。
玉柱对于这种观点,其实是颇不以为然的。
秦桧的字,远超一般的书法大家。
宋徽宗甚至独创了瘦金体,结果呢?
隔壁,康熙的咆孝声,渐渐的消停了。
玉柱知道,等会子,就该叫张廷玉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