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叶茹秋拿起手机打电话去了,马犇本来想说,猪场还没建起来,但又不好坏了母亲的积极性。
如果加上养猪场,从半山开始往下,种植板栗,下面的平地种水稻,确实是把这个生态做到最优化。
马犇找来李达书和专家,把母亲的话讲述出来。
众人都说没问题,还说板栗苗有存货。
李达书马上联系了施工队,估计明天就能让机器入场了。
首先是修水利,蓄起一个小型的水库,是很有必要的,把一边的半山推出一个平地,用于建造猪舍,还要接好水源。
小溪流也要挖宽,加固河堤。
找工厂建二十个蔬菜大棚,每个大棚的长度接近一百米。
建六个牛棚,大小跟蔬菜大棚差不多,每个牛棚设计为三百头牛。
还有两个仓库,用于存放饲料和肥料等。
马犇突然感觉是不是把规模搞大了,马伙光能不能胜任管理这个农场?
李达书安慰说,这个农场是不会亏的,农民搞不了是因为他们没有资本,也没有规模养殖的技术。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农场的基建工作开始了。
首先是整平土地,搭建入口的铁栅栏等,等建成后,闲杂人员是不允许进入的。
马伙光的工作,是每天和老婆到工地旁做饭,给施工工人提供三餐。
后来,还找了一伙人,把小溪流两岸用砖头垒起来,这样,即便爆发洪水,也能顺利排洪,不会对农场造成破坏。
马犇每天也要在网上上班,矿区的工作,通过邮件来联系,地产公司也一样,毕竟还挂着总监的职务。
至于商业街,每个月会收到冯敏的财务报表,以及分红提案。
期间,马犇送杨亚慧和马迹途回了一趟城里,选了一间贵族幼儿园,虽然费用比较高,但杨亚慧坚持,马犇也不好说什么。
叶茹冬也来过几次村里,借着看叶则明的目的,也顺便看看姐姐的生活状况。
不过,每次都能从叶则明嘴里知道一些事情,如杀猪、捕鱼等,他认为很有趣的事情。
马犇无暇顾及马迹途,使得后者怨气很大,上幼儿园时,给园长印象非常深刻。
园长给出的评价是,马迹途是全园唯一一个第一天入园没有哭鼻子的孩子。
紧接着,杨亚慧隔三岔五就要到其他小朋友家里道歉,因为马迹途经常欺负他们,甚至动手打他们。
马迹途见多识广,从小在农村跟着姐姐哥哥混,后来又到了城里,再到矿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