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的三月,冬日的萧瑟已经逐渐过去。
各处都已经露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但似乎,大梁城的春来得比别国稍晚一些。
城内城外,人们仿佛都还没有从冬日的寂静中恢复过来。
实际上,来得稍晚的不是春,而是察觉到春的人。
魏人已经没有心情去关注冬雪是否笑容,山花是否烂漫了。
随着王翦亲率大军进入安邑境内,全天下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魏国大梁。
而大梁人的目光,自然都聚焦到了魏王宫。
人们都想知道,面对这样的重压,魏王敞,还有那个匆匆从封地赶来的公子无忌,都会如何应对。
然而思来想去,没人能想得到当此之际,除了举国上下为之拼死一战,魏国还能有什么办法好想。
此次伐魏,昭国给出的出兵理由很简单,简单到了只有四个字:魏王不敬。
至于如何不敬,又是触犯了什么条约或者礼教,一概不知。
而对于这样的出兵借口,齐、楚两国在昭国使节面前率先做出了承诺:昭国伐不臣有理,本国会坐壁上观。
意思是说,魏国已经向昭国表示了顺从,但是却有不臣之举,因而昭国对其进行讨伐是天经地义的,齐、楚都不会掺和进去。
这里,自然有郦食其的功劳。
但略过这个不说,这样的借口其实是十分粗糙的。
已经粗糙到了几乎等于没有借口的地步。
然而魏人虽然对此嗤之以鼻,却也是毫无办法。
毕竟,此时早已不是春秋,乃至西周时期的“礼乐”时代了,在强权大于一切的战国,出兵的理由很多时候都已不再重要,至少不再那么重要了。
昭国要国土,昭人要军功。
至于理由?
随便想一个意思一下就罢了,没人真的关心。
而似乎,王上与公子无忌也没有想到什么太好的主意。
两人摈退了周遭之人密探了短短半个时辰的功夫,就有人见到公子无忌又从宫门迅速离开了。
匆匆而来,匆匆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