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双方互不相让,在朝堂上将这幽州刺史的保金一直加到了五千万大钱。后来还是司徒崔烈从中调和,想出了将幽州一分为二的主意,如此一来,皇上一下子便收了两家的一亿大钱,当然成了最大的赢家,而主公觉得能保住半个幽州,也总比一点儿没有要强的多,袁家估计跟主公想的也是一样,因此主公接下来,便是利用自己熟知幽州的情况,想方设法将袁绍支到了西边的幽州,而让杨彪得到了新州刺史之位。我想你们几位一定明白主公这样安排的目的吧。”
“这个我们当然明白,新州虽然人口中汉人只占少数,但是如今幽州的那些大型矿山和工厂几乎都在新州境内,而且两边的地盘和人口总数也相差不多,更重要的,我想是主公看中了新州境内的几个港口码头,有了这些港口,新州与南方各州的交通并不受幽州的阻隔,而且主公一直念念不忘征服东方的倭国,因此主公一定会让杨彪把新州抢到手中,只是公台,主公这次派你赶回幽州,可是还有其他的安排吗?”戏志才问道。
“文皓猜对了,主公让我快马加鞭赶回来,一是免得文皓已经走了,有些事情不好交代,二是主公与我和宪和商议了一番之后,决定这次将幽州的文武官员重新进行调整,反正等朝廷的正式任命下来,到两位刺史前来上任,中间肯定会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主公才派我回来与三位再商议一下,看看应该怎样分配幽州的官员为好。另外还有一个任务,便是主公让我们尽快确定新州的治所,主公的意思是最好定在新州的中间位置,像辽东或乐浪都可以,你们几位想想,这新州的治所到底选在哪里为好。”陈宫道。
听了陈宫的话,田丰急忙去取了一张幽州地图过来,然后铺在了桌子上。四人围在了地图周围,开始按照老刘的意思,选择新州的治所。
按照老刘的意思,新州治所当在新州的中心位置,因此几人反复看了几遍之后,不约而同的把手指指向了辽东郡的治所襄平。
戏志才道:“你们看,襄平应该说最符合主公的要求,而且襄平距离旅顺港的距离也不是很远,这样不管是陆地还是海上,一旦周围有情况发生,都可以从襄平尽快赶赴那里,主公让我们自己做主来决定这件事,我看我们就把新州的治所定在襄平,等过几天我们便马上前往襄平,同时公达向各地官府发下公文,让各地官府在各地张贴告示,将朝廷的决定通知给幽州各地的官员和百姓,而我们也要在襄平为刺史杨彪杨大人选好刺史府,安排好将来所需的一切,你们觉得如何?”
其他三人也都纷纷赞同戏志才的说法,不过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可就麻烦了,那便是如何对幽州的现有官员进行重新分配,这样才能让袁绍得到的一是能力不高的文官武将,二是即使给他留下一些能力出众的人才,那么这些人也都是对主公忠心耿耿的属下,他们留在袁绍手下,也可以说是留下了一些眼线,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忠于主公,他日一旦有什么情况,只要有主公的一声令下,这些人便会重新回到主公的身边。
荀攸本来的任务便是继续留在幽州,因此他可以说是老刘安插在袁绍身边最大的一颗棋子,接下来四人便开始对各郡的太守和都尉进行筛选,看看把谁留在幽州最为合适。
荀攸已经把各郡文武官员的名册摆到了桌上,如今的幽州十四郡之中,从东往西,各郡太守和刺史分别是以下诸人:韩郡:目前由钟繇暂带太守之职,高顺任都尉;乐浪郡:太守关靖,都尉是吕旷;扶余郡:尚未任命太守,颜良暂行太守及都尉之职;鲜卑郡:也苏盖任太守,都尉乃是王越的弟子高平;辽东郡:太守乃是严纲,都尉是黄巾降将龚都;昌黎郡的太守乃是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徐庶,都尉也是黄巾降将刘辟;辽西郡的太守仍然是丘力居的军师宇文康,而都尉则是阎柔;至于右北平,也是乌延的军师时风担任太守,都尉则是刘焉留下的老人邹靖;渔阳郡的太守是魏攸,都尉乃是黄巾降将刘石;范阳郡的太守还是卢植的小儿子卢緐,都尉仍然是最早跟随老刘的吕翔;上谷郡的太守是单经,都尉是乌桓人兀赤;代郡的太守是卢植的大儿子卢敏,都尉是老刘招贤时来投的鲜于辅;至于这次平定后得到的最后两个郡丁零郡和坚昆郡,目前老刘只是派了不少士兵在那里把守,因此还没有来得及委派官员前去上任,正好这两个地方将来都是幽州的地盘,就由袁绍自己想办法派人前去管理,反正幽州现在的官员也几乎都被派到了各地,已经处于无人可派的境地了。
四人商议了半天,目前关羽和蹋顿还没有离开,而蹋顿可是主公的结拜兄弟,因此四人一致同意把蹋顿留下,继续在第一军分区任职,他属下的突骑兵军和鲜卑军都留下,因为这些外族大将和士兵佩服的都是主公,他们将来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的在袁绍手下卖力。褚燕是最早跟随主公的,所以他也被留在了蓟县。关羽带着徐晃的轻骑兵军前往耽罗岛,他们手下的两个师长是周仓和裴元绍,虽然都不是什么大将之才,但是毕竟担任师长还是比较称职的。
第二军分区也继续留在渔阳,不过这次他们按照主公的指示,将张颌调往第三军分区,接替太史慈担任轻骑兵的军长,而公孙瓒则继续担任第二军分区的司令员,同时还把管亥和赤延以及这次投降的弥加等人都留下,目的当然和第一军分区的处理一样,那便是这些外族将士很难管理,一旦袁绍不能善待他们,这些人肯定会离开袁绍,前去新州投奔主公的。
第三军分区正好可以不用调整,高顺现在也不用去耽罗岛了,就在韩郡带着他的步兵军留守,而器械师也不用渡海前往耽罗岛,他们也是赶到新州的治所襄平即可,反正虽然将来是杨彪担任刺史,估计他也只是代主公行事而已。
至于幽州的各级官员,四人商议了一下,决定除了荀攸继续留下担任幽州的别驾从事外,田丰继续担当治中从事,这样有什么事两人也好商量决定。其他郡县的官员暂且不动,目前石韬是第一军分区的军师,因此四人决定让他去扶余郡担任太守之职,而颜良则继续兼任扶余的都尉,这样有了他们二人的配合,扶余郡也可以尽快得到发展。
水军按照主公的部署,这是必须握在手中的力量,因此四人决定水军除了留下两艘大型战船在旅顺港外,其余战船都开往耽罗岛,同时运送一些愿意前去那里生活的百姓过去,这样有了百姓在耽罗岛上种植庄稼,将来岛上的军队也就有了后勤保障,而幽州造船厂继续留在旅顺港不动,这样也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船只来。
等这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荀攸便派人向幽州境内的各个郡县发出公文,将目前朝廷的决定通知了各地的官员,同时也把需要调动的官员调整到位,不过荀攸也让前去送公文的信使把将来新州仍旧在老刘手中的消息有意无意的透漏了出去,结果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处在幽州几郡的很多百姓竟然离开了他们的居所,举家向新州境内搬迁,于是整个幽州境内便出现了一股移民大潮,本来荀攸等人还在商量从哪里动员百姓迁往耽罗岛居住,结果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就有三万多名自愿前往的百姓被水军的大船送到了耽罗岛上,而耽罗岛也开始大兴土木,按照几人的规划开始建造一座规模不小于旅顺的城池,同时选好了一处天然港湾,开始建造一座适合幽州的大型战船停靠的港口码头。
经过了这次百姓的移民之后,不知不觉之间新州已经增加了近二十万的百姓,而幽州的总人口则从二百一十多万减少到了一百九十万。
半个月过后,袁绍与杨彪二人一同来到了原幽州治所蓟县,此时早已安排好一切的荀攸带着留在蓟县的文武官员迎接两位刺史,然后把已经分割后的情况向两位刺史做了汇报。
此时的戏志才早已经到了新州治所襄平城,同时在城中选好了一处大宅院作为将来的新州刺史府。幽州书院也全部迁到了襄平,书院中的先生和学生也都一起到了襄平城。至于老刘的家眷,已经在陈宫和张飞的护送下,前往洛阳去了,当然老刘点名的郭嘉也跟着去了,而老刘的岳父甄逸得到老刘离开幽州的消息后,决定举家迁往新州的襄平城,反正甄家在襄平也有商号和宅院,因此这次搬迁倒也没费太大的周折,至于老刘的大舅子甄俨,因为担心将来袁绍不会继续让他为官,便主动辞去了幽州的商业从事之职,跟着父亲前往襄平,专心打理甄家在各地的生意去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