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都还挺好战的…
不是说表现得友好,就是很友好的人了。
大部分导演都是酷爱装逼的…
好吧,其实是有自己表达的意思。
但意思大家能理解……
总之,酷爱装逼的人怎么可能允许别人比他更能装逼?
嘴上说着‘市场足够大,足够容纳两部质量不错的电影’,心里恨不得对方扑街!
嘴上夸你是大师级别,学习的榜样,心里想的可能是‘谁踏马学你?死扑街,离我远点!’
当然,这是比较阴暗的想法…
但也比较符合实际。
刚子应该对《潘金莲》很有信心,可能他觉得这样的作品采购深度,够内涵。
因为《我不是潘金莲》隐藏了对制度、官场的批判…
刚子那个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总有一些悲天悯人的特质,艺术上,风花雪月不是他们的理想,针砭时弊才是。
尽管他干的事跟针砭时弊一点关系也没有…
其实,这是我们的学院教育的问题。
电影这东西属于舶来品,本质是通过学习西方电影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在国内社会环境水土不服很正常!
这就导致了一些导演导演一方面认为应该学习西方电影的风格偏好,但不符合国内观众口味。
另一方面在题材上除了政治任务之外不屑于拍摄赞扬和歌颂式的故事。
觉得丢份!
根本原因还是没能建立符合国情的电影美学体系和教育体系。
其实深刻也未必是坏事,问题是,您得真深刻啊。
他们也很难,只能拍一些烂了大街的所谓的感想。
你有本事你拍出《脸对脸,背靠背》,《黑炮事件》…
又没那本事…
怕被禁,既然您担心这些,为什么还要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