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齐然闻言眼睛眨了眨,似是没有预料到沈筝会这么问他,不过他还是毫不迟疑地诚恳说道:“本就不严重,何况昨日还上了药。”
“口说无凭。”沈筝说这话的时候,努力绷着脸,用“我不相信你的鬼话”的表情巧妙地掩藏着心底的忐忑。
“口说无凭,难不成要眼见为实吗?阿筝,你是在担心我?”谢齐然说话的时候和沈筝恰恰相反,他心底有欢喜面上就有多愉悦,恨不得把桌上剩下大半的姜撞奶一口喝光。
以作庆贺。
沈筝不知道谢齐然又发了什么疯,本是为了顾及他刚刚醒酒,特意给他在床榻旁放了一个案几用膳,结果方才一瞬之间就被他平平稳稳地移开。
桌上的姜撞奶微微晃动着,离漫上碗沿还有半寸。
她愣了片刻,反应过来后立马微笑道:“王爷身子看来实在是不错,是我多虑了。”
谢齐然也把自己的笑容放淡,声音却带了半分玩味的轻佻:“伤会慢慢好,事情也要慢慢来做。”
“那,”沈筝清咳一声,“祝你成功。”
春风从窗沿的缝隙中钻进来,虚虚盖住了她的眼,似曾相识的场景让她一时觉得有迷乱。她微微偏过头,将已经有些泛湿的眼睛投向了窗外。
雁风楼被斜阳的余晖笼罩,鎏金的瓦片伴着东逝的南临江,在一片辉黄的光中静静注视着落日没入跳动着的粼粼河水中,带走了最后的光亮。
王決赶在天光将尽的最后一刻,推开了自家居所的房门。
在破旧的木门吱呀声中,他径直走向屋中最显眼的一张木桌前,点燃了一支快要烧到底的火烛。
白色的烛泪早将火烛牢牢地粘在桌上,忽明忽暗的光打在了王決的脸上。在这样的昏暗静谧的时刻,他终于透出了白日在外人面前掩藏的很好的疲惫与慌乱。
他借着这点微弱的灯火,将藏在朽坏地板缝隙中的一封书信抽了出来,缓缓打开。
这封信是他离开京师时从丞相府传到他手上的,也正是他被降职调离京师的那一日。他一路科考顺风顺水,凭着对国事的一腔热血和自幼熟读的满腹经纶在殿试那日拔得头筹,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封为了翰林院侍讲。
这个官并不算太大,可却是天子眼皮下的人,备受器重。
或许他在职时读的史书太多了,让他信了谏臣远重于奸臣的谎言,又或许他活得太短,读的书还不够多,让他没读明白史书背后的深意,在大殿上直接出言顶撞了当朝宰相,陆谦。
也不是多大的事,只是丞相提了一句翰林院编纂国史的人员太过冗余,花费过多,应当缩减开销的话。
这本就是丞相一句无头无尾的建议罢了,翰林院的老人都知道这话说了就说了,国库不亏空,这点钱皇上花得起。可王決却没忍住,在大殿上将编修国史时所需的笔笔开支一一罗列,彻头彻尾地将丞相的话踩到了脚下。
那时他还意气风发,说话时也不惧直视丞相的眼睛。
丞相听完王決的反驳后,并未发作,连连称赞了他,也在皇上面前告罪道歉。只不过,当他抬头看向自己的时候,王決却敏锐地从那谦愧的目光中察觉到了一丝阴翳。
那一刻,他明白了,被贬是他不可能逃开的命运。
所以,被搜查时他没拒绝,被构陷时他没解释,被降罪时他没求饶。
临别时,丞相给的信内容很短,却尽是他最深恶痛极的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