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总结
当罗大海和赵国栋终于完成受教从祁予鸿办公室里出来时,两人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意,虽然祁予鸿语气严厉,就差一点破口大骂了,但是罗赵二人心中早就有底,那就是抱定一个主意,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总得解决,千般不是,总得看在那将近两千万的份上不是?
不过在市委里边,两人也还是装出一副孙子模样,缩头缩脑的,一副垂头丧气的架势,一直到钻进停在市委大院里的车上,两人才算是忍不住相视而笑。
“国栋,成了!”罗大海将身体靠在椅背上,重重的舒了一口气,“虽说市里边狠了点,但是总算是给咱们留了两口汤喝!”
“嘿嘿,罗书记,不错了,能有两口汤喝都不错了,我一直担心祁书记要斩尽杀绝不给咱们一点想头呢。四六开开,差强人意吧,聊胜于无,一切工作都得咱们作,市里边只管坐收渔利,悲哀啊,悲哀!难道说咱们天生就是卖苦力的命?”赵国栋唏嘘感叹。
“得了,你小子,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三七开甚至二八开,咱们还不是只有大眼瞪小眼,难道说咱们还能拔刀相向?”被赵国栋有些诙谐的语气感染,罗大海也难得的调侃起来。
“管他呢,至少咱们今年可以过一个安泰年了,现在就该是市里边的事情了。”赵国栋伸了一个懒腰,双手抱在脑后,悠闲的道:“罗书记,咱们换换车吧,你这车也够逊了,今年咱们花林财政增收全市第一,农民增收全市第一,gdp增幅全市第一,全市总结会咱们至少得抱好几个奖牌回来,也算对得起全县人民了吧?”
罗大海想了一想,“可以考虑一下,县委县府车辆本来就不够,有的几台也都是些破车,进修理厂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还长,添几台车也说得过去。”
前面的司机小陈连忙接话道:“罗书记,说实话,早就该换车了,您看看别人丰亭和苍化的县委书记县长开的啥车?丰亭皮书记坐的是新奥迪,啧啧,那玩的格可都是市委常委级别的,奎阳的张书记也坐的是崭新的桑塔纳2000,市里边也就只有咱们花林和苍化两县现在还在坐普桑,而且都是五六年的老普桑了。”
罗大海皱起眉头,“小陈,你少给我冒这些酸水!有车给你开就不错了,我看前几年一辆破吉普开得安好?”
“陈师,坐奥迪也未必心头踏实啊,有时候只怕还觉得是坐在针毡火炉上呢。”
赵国栋笑了一笑,和罗大海交换了一个会意的眼色,皮加泰现在也是日子难过,那奥迪怕都成了心病,今年几个指标都落后,不但祁予鸿,连麦家辉也多次在不同场合批评丰亭经济增长乏力,县里没有应对之策,让丰亭县委县府一班人是坐卧不安,弄不好过了这个春节就得有调整变化。
“买几部桑塔纳2000吧,分两批次买吧,年前先买两台。”罗大海沉吟了一下,奥迪太刺眼了,而且价格也不合适,买两台奥迪至少能买三台桑塔纳2000,“把老花和老龙车可以调整出来,这样也可以让县政府这边几个口都保证用车。对了,年终资金调配没有问题吧,国栋?”
“没啥大问题,只要省政府那边能落个实在答复,咱们也就放心了。咱们背这么大一个罪过,总得给咱们一点想头不是?”赵国栋点点头。
“嗯,国栋,还有几家制革企业也想进入咱们河东新区,你觉得怎么样?”罗大海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前些时日两人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虽然常委会上赵国栋表示个人服从常委会决定,但是后来在三松和嘉泰两家制革企业从签约到奠基,赵国栋都没有出面,都是由曹渊一手操办,现在制革企业蜂拥而来,这倒反而让先前一直支持制革行业进入花林的罗大海有些犹豫了。
“嘿嘿,罗书记,又要回到这个老问题上啊?”赵国栋挠挠脑袋笑笑:“我个人意见还是没变,对一般规模的制革企业不欢迎,他们在环保问题上肯定达不了标,但是县里既然决定要引进这些企业,我个人意见服从组织决定。”
“国栋,别给我说这些官话,我是想听听你个人想法,嗯,现在的,既成事实的不说了。”罗大海瞪了赵国栋一眼。
“嗯,这些制革企业都是瞅着咱们花林县出产的生皮资源来的。咱们的牧草基地已经辐射到了其他周邻县,大华三叶两家生产规模不断提升,加工量也越来越大,连带着通城的西河县、临近的苍化县都开始在发展山地畜牧业,而牛羊都在往大华和三叶两家企业输送,可以说只要大华和三叶这两家企业在这里,他们就只能围绕着咱们花林转,我们没有必要把标准降得太低。”赵国栋想了一想,“我建议如果一定要引进这些制革企业,也可以设定一个规模底线,比如投资规模要达到多少金额,吸纳本地劳动力数量要达到多少,年纳税也要有个大概底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环保标准上也要有一个底线,环保治污必须要有明确的东西拿在手上,否则日后我们也难以向后人交待。”
罗大海也点点头,先前为了能让96年招商引资工作有一个完美收官,他也一力支持引进制革行业,但是眼见得制革企业蜂拥而至,他也觉得这中间恐怕有些问题,环保问题看似不重要,但是以赵国栋的性格却这样重视,也难免让他有些意外。
他也查阅过一些有关制革行业方面的资料,了解到制革行业的重金属污染相当难以治理,所以在这后面几家企业进入河东新区的工业园区时态度也就有些动摇了。
“嗯,看来在这个问题上县里边还得研究一下,不能因为招商引资就忽视环保问题,引大限小看来也是必然的,要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也不利于我们花林以后的发展。”罗大海点点头赞同赵国栋的意见。
随着各项工作的挽总,各种指标数字也纷纷出炉,在全市经济工作总结会上花林县成了最耀目的明星。
花林县财政收入比上一年度暴涨百分之八十以上,一下子达到了八千万,其中大华、三叶、陈氏、河口茶厂四家支柱企业的纳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筑业、建材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也成为另一亮点,直接带动了整个花林经济的蓬勃发展。
而花林县工业增加值也跃居全市前列,山地畜牧业的发展使得全县农民增收幅度在全市高居榜首,把第二名远远甩在了后面。
花林县的gdp增速也毫无疑问的稳坐全市头把交椅,虽然在gdp总量上还只站在全市第五位,但是和排在第四位的奎阳相比也只是指标统计口径的问题,而按照这个发展势头,97年度超越曹集和土城也是指日可待。